近日,大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与大同大学医学院合作了一项课题为“心理暗示技术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研究”。心理暗示技术即运用心理暗示方法、催眠疗法等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探究心理暗示技术在戒毒工作中的应用机制,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戒毒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重大意义,为山西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最终目标是通过心理暗示技术,消除毒品依赖者目的性求药行为,缓解焦虑情绪、矫正不良习惯、避免重复用药、增强戒毒信心,鼓励毒品依赖者积极配合治疗,让戒毒人员感受到法律的正义性和人道性,并努力构建隔离戒毒所心理矫治工作长效机制,以提高戒毒效果。


8月8日上午,医学院党委书记章培军及课题组成员一行人前往大同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调研。首先,章培军教授为戒毒所的戒毒人员做了心理暗示技术讲座。章教授从他们误入歧途之后的生活改变入手,拉近了与戒毒人员的心理距离。讲座中并不以深奥艰涩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是寓教于乐,通过几个心理学及催眠类小游戏,增加戒毒人员的融入感与体验感,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告诉大家,毒瘾可控可戒。交流互动环节中,几位戒毒人员不自觉红了眼
眶,平实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发人深省的力量,触及心灵深处的震撼背后是深深地懊悔。他们纷纷表示,从章教授的讲座中受益匪浅,从今往后,会认真学习心理暗示的方法控制自己,不再受毒瘾的摆布。之后,对参与者进行SCL-90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及戒毒人员基本状况问卷调查,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随后,在戒毒所心理矫治中心主任马斌的陪同下,章教授一行人参观了戒毒所。交流中,让我们认识了戒毒民警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用爱和耐心,解开戒毒人员的心结;用努力和汗水,把迷途者带回人生正轨;用无私的奉献,筑牢社会稳定的防线。“穿上警服,肩上就要担起责任,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朴实的语言背后,却是远超常人的付出。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对于民警执勤、备勤及日常工作要求更高。人手不够,他们加班值守,一位民警在隔离点连续执勤时间长达三个月之久。

此次心理暗示调研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戒毒工作的一次积极尝试,有效预防和消除了戒毒人员因季节炎热导致的心理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调节能力,使戒毒人员更加积极关注自我的身心发展,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戒毒治疗生活,为社会持续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