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医学与妇儿科疾病研究所简介

作者: 时间:2025-06-10 19:42:28 点击数:


生殖医学与妇儿科疾病研究所依托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免疫学学科的研究基础,立足妇儿科及妇幼保健,与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大同市妇幼保健院)联合,主要开展生殖医学相关疾病、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母儿安全性及子代近远期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非侵入性产前诊断、妇科肿瘤等妇儿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研究。

本研究所是一个力求上进、团结协作的团队。现有研究人员20人,其中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博士后经历1人,博士6人,硕士8人;硕导1人;

本研究所有3个研究方向:

肿瘤免疫及肿瘤耐药

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为基础,对细胞色素P450(CYP)与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常见的恶性肿瘤的易感性、肿瘤耐药相关性等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 基因密码子432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CYP1B1抑制剂黄酮类化合物a-奈黄酮(ANF)可增加紫杉醇对卵巢癌耐药细胞A2780TS的抗癌性,起到一定的逆转紫杉醇耐药的作用。CYP1B1基因很可能是卵巢癌、乳腺癌、以及结直肠癌紫杉醇耐药研究的新靶点,极有可能成为研究肿瘤细胞化疗耐药机制、开发新型化疗逆转剂及提高卵巢癌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靶点。

辅助生殖健康及子代安全研究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的妊娠结局、

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对母亲安全性的影响,以期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追踪比较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技术后子代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的各项指标,评估子代远期健康安全性;全面评估不孕不育夫妇生育相关压力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制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的科学应用、有效提升人口出生质量,为医疗卫生部门行政决策提供思路。

生殖免疫

主要致力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包括:通过阻断协同刺激信号实现母体对胎盘组织免疫耐受,改善妊娠结局;通过研究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及绒毛细胞凋亡研究,综合检测分析多种细胞因子在流产小鼠母胎界面的作用,为采取免疫干预防治自然流产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生殖医学与妇儿科疾病研究所确立了“立足妇幼健康、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 的指导思想,加强与大同市各医院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研究领域,争取在生殖大健康领域取得突破。近年来,生殖医学与妇儿科疾病研究所成员共获批各类项目17项,其中山西省卫健委“四个一批”重点专项1项,山西省医学重点科技项目基金2项,山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3项,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厅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课题4项,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1项,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大同市科技局项目3项。共发表论文30篇,其中国际期刊SCI检索论文3篇,核心期刊论文9篇,获批国家级专利5项,出版专著2部。






Copyright © 2020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