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第二临床医学院(同煤总医院 骨科 郭晓伟)
作者: 时间:2020-03-17 10:39:26 点击数:
我们是新时代的医务工作者,也是教书育人的老师。面对着这一场突如其来没有硝烟的战斗,我们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又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组织和开展线上教学。在我市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后,虽然有效阻止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降低了高能量损伤的风险,但是,居家生活意外摔伤导致的低能损伤骨折时有发生,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其中最常见的是四肢、骨盆、脊柱等部位损伤,我作为同煤总医院骨科的一员,在疫情来临之时,积极奋斗在一线,不仅在对骨科急症患者诊疗过程中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做到严格防控,同时严格按照感染风险级别进行感染防控,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措施与病魔较量,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你若安康我心静好,伴随着一个个病人的出院,一句句的感谢与问候,带走了我所有的疲惫,也带走了病人的痛苦,圆满完成临床救治任务。
去年冬天,我曾随着我们同煤总医院的“火辣辣的爆椒医师组合”,一起参加了大同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精心准备的大同大学高等教师岗前培训,经过系统完整的授课,让我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树立了科学的教学观,对教师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各种教学平台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金科、慕课、爱课程、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当时我们还在一起慨叹时代的进步,现在随着疫情的紧张,呼吸与重症专业的同伴已奔赴湖北武汉主战场,我作为大同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带教老师,积极响应医学院“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精神,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领域,尽心尽力、不断探索线上教学和指导,对各种教学平台尤其是超星学习通有了深入的了解。
面对新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科教科的孙科长组织我们多次进行视频会议,积极进行参与网络教学课堂的建设,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医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于新的“0”接触的教学模式还不是很适应,尤其是构建网络课程的难题。我们当时在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班看到的老师教学模式看起来很容易,但操作起来,确实是遇到了很多难题,每个院系的医师都有不同的临床任务,每个人的时间点也不容易统一,尤其是特殊时期不同医师的“值班”“夜班”时间早就安排好,临时调整难度大,科教科就统一指导,每个科室的教学骨干负责科室内部的培训和教学课程构建。同时科教科为我们联系了多门教授网络教学的课程和直播,让我们“无”距离的观摩了各位大师的网络课程建设及精品课堂,为我们“取经”,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尝试,不断解决在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进步,同时我们鼓励各位临床医师提前1-2天开放课程及相应章节,让同学自主学习,完成网络任务点及相应作业。在课程当天,实行弹性签到,并根据临床病例进行深入探讨和知识拓展,必要时安排晚间时间或者避开网络高峰时间进行答疑讨论,通过给学生布置小组任务,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不同的教学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初期检验班的尝试,感觉教学手段的相对单一是我们科目前亟待提高的问题,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医生,我们尝试教学秘书带头作用,提前试听,并进行教学过程重构,比较,进一步丰富教学素材,提供各种生动的教学案例和作业主题,越来越挖掘出各位老师的潜力,必要时还需要向大同大学的各位老师“取经”,争取让每位老师对网络教学越发充满信心,我们已经上传不同检验班、临床班课程的电子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案,PPT、教学视频、扩展资料、试题习题等,并录制了部分授课视频,目前课程建设仍在持续完善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讲好每一堂课,备好每一次课,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本分。虽然繁忙的临床工作中和教学工作让每天都似乎过得特别充实,但是对于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还很不够,对于如何更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出更有竞争力的医学人才更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任务。通过这次疫情期间封闭式的训练,我能通过在线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化方式,通过专题讲授、演示训练、观摩交流、在线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希望能帮助学生成长,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为建设美丽同大,智慧同大,强力同大,和谐同大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最后我对在我们建课过程给予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同样感谢能够在疫情期间仍然继续努力学习的各位同学们!是你们让疫情不再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