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开放实验室报道(二)
作者:医学院 时间:2020-12-17 17:54:51 点击数:
为了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工作,大同大学发布了《山西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参考2020年大同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及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反馈意见,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继续加强开放实验室教学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普及急救知识,掌握突发情况下的自救与互救技能,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于是临床实训中心决定开展心肺复苏开放实验室活动,以此作为学生们进入医学院校的“临床技能实训第一课”。
12月10日下午2.30-4.20,在仁和楼六层临床技能实训中心A区617、A区621两个实验室,开展心肺复苏的开放实验,实验指导教师马莉、房清丽,实验员:马亚琴,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共56人报名参与本次开放实验,每组10-20人。本次活动由专业讲解、情景模拟和互相点评总结等三个模块组成。专业老师利用医用心肺复苏教学模拟人体按照“判断意识、呼吸、判断心跳呼吸、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持续心肺复苏、观察心肺复苏有效指征”等步骤演示操作,详细讲解了在遇到心脏骤停时的初步急救流程,并在学生实际操作演练中对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实验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处于基础学习阶段的同学接触更多的临床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开拓学生的临床思维,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本次开放实验课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积极练习,反应良好。课后学生给与反馈,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技术性很强,动作稍不到位就不能达到急救目的,而且时间长了体力消耗非常大,同学们切身体会到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和责任担当。临床技能实训中心主任王建军指出,本次开放实验室活动开启了基础阶段学习本科生医学急救知识、锻炼医疗实践技能、增强自救互救本领的大门,同时体会到了医护工作者的辛苦和责任担当,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发挥了作用,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