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线,用心育人” ——医学院孟涛老师教学典型事例

作者: 时间:2020-02-25 22:37:46 点击数: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和安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陆续组织和开展线上教学。我校作为一所省属全日制多科性大学,积极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的通知精神,各学院教师纷纷在各自的学科和专业领域,尽心、用心、有序进行线上教学和指导。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孟涛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平凡而表现较为突出的线上教学工作者。孟涛,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副研究员,自2018年调入大同大学医学院后,积极参与教学、临床、科研工作,先后获得山晋英才青年优秀人才、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现担任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病理教研室主任。孟老师爱岗敬业,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面对突发疫情,积极响应校院号召,起草《病理学》和《形态学实验2》教学预案,主动承担起病理教研室线上课程的联络、组织、实施和指导等工作,并尽最大努力完成好线上教学工作。

一、建课建班、组织动员、勇于实践

本学期病理教研室教学任务繁重,总共承担医学院临床9个班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中医3个班495人的教学工作,从教育部通知下发后,孟老师积极参与各种线上培训和课程,主动承担教研室集体的建课和建班任务,目前已经完成了《病理学》和《形态学实验2》的课程体系搭建,课程完成度在80%以上,建班任务全部完成,撰写线上课程学习目标和任务书,组织线上教研团队,通过视频会议研讨教学方案,研读视频学习资料,针对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学习资料和任务点,考虑到培养学生的低阶性和高阶性思维,在作业任务点设置时既有章节测验的客观题,也有病案分析的主观题,积极动员教研团队各位老师组织不同形式的线上活动,如签到签退、随堂测验、调查问卷、主题讨论等,及时检测线上课程的学习效果,并针对知识难点录制微课,进行答疑解惑和直播总结。此外,孟老师本学期承担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包括18中医2班、18临床7、8和对一班的病理学理论课程,同时承担18中医2和3班、18临床7、8、对一班的病理学实验课程,潜心钻研线上教学,力争做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考核。

二、了解学情、课前通知、课后讨论

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要求学生熟悉人体正常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通过预先制定的学情调查问卷,孟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复习基础医学中的旧知识点,认真备课,准备互动资料。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病理变化、以及常见疾病的特征性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课前及时给学生发布预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布置主题讨论,学生可以及时查阅视频资料、PPT和电子书籍,预习新知,针对讨论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让线上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习的实际效果。每节课课后,会布置开放性讨论题,拓宽学生思维,并有针对性地录制速课,答疑解惑,直播互动,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线上不活跃的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督促,做到因人施教。

三、同课同“学”,激发兴趣,用心育人

本次教研团队所选的线上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课前孟老师组织科室各位老师针对多所国家级重点院校(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的精品课程进行仔细学习,最终针对章节知识点精选出与本校教学大纲相匹配的课程资料,通过录播方式上传至学习通,设置学习任务点,同时所选课程中含有大量的学科前沿,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也促进教研团队教学理念的更新。课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通过设问使学生目的性学习视频资料,通过测验题及时检测学习效果,根据错题及时梳理和直播总结,在互动直播中再次突出和强调每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通过点名、分组、抢答等不同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性,通过直播答疑和总结尽最大可能模拟真实课堂环境。另外,在直播互动中,把隐性思政的理念也植根于线上课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教育、辩证思维教育、政治素养教育等巧妙融入课堂,将“线上教书”与“用心育人”相结合,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术过硬且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做出努力。

病理教研室线上课堂的顺利和有效地组织和实施离不开教研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孟老师及教研团队创建的病理线上课程,在这个新冠肺炎防疫的特殊时期,在教育系统的全体战“疫”中,为本校“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为今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和基础。

Copyright © 2020 山西大同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山西省大同市兴云街 邮政编码:03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