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研究所
作者: 时间:2014-05-19 14:39:29 点击数:
免疫学研究所是我校规模较大、实验设备和人员素质实力较强的研究团队,承担着全校各级各类医学本科生、专科生的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免疫学在2007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微生物与免疫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大同大学首批重点学科。本研究所是一个力求上进、团结协作的团队,近年来在研究所所长赵富玺教授的带率领下,本研究所不仅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研工作。
一、人员组成
本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人,硕士学位获得者9人,有三名教授被山西医科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其中有一名被山西医科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毕业硕士生20名,其中2人在读。其中研究所有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山西大同大学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1人,山西省模范教师1人。其中有1人为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1年山西省第三届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标兵。
二、教学任务
承担学校临床医学、护理医学、检验、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承担全校本科临床免疫学(选修)的教学,承担山西大同大学《医学免疫学》名牌课程建设项目和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任务。
三、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
免疫学研究所主要研究生殖免疫,有以下2个研究方向:
(1)自然流产的免疫学调节研究方向
自2005年正式承担国家人口科计划项目(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研究[2005]11号C1-41)以来,免疫学研究所一直致力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制与免疫学因素相关性研究。①协同刺激信号的研究:近年来,课题组对阻断CD86协同刺激信号所导致的母体对胎盘组织产生免疫耐受,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的具体机制进行了研究(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11123])。部分成果已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SCI收录2篇, 国家级核心期刊收录5篇。②母胎界面细胞因子的研究:课题组进行了Mater、GRP在自然流产小鼠模型母胎界面的克隆、构建与表达研究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蜕膜及绒毛细胞凋亡研究,首次综合检测分析多种细胞因子在流产小鼠母胎界面的作用,为采取免疫干预防治自然流产提供更多的依据。③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对维持母体对孕体的免疫耐受至关重要,而Foxp3基因表达不稳定,使CD4+/Foxp3+Treg的来源问题成为自然流产治疗上的瓶颈。本课题采用5AzaD、TSA对流产孕鼠外周CD4+/CD25-T细胞Foxp3基因特定位点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来获得表型和功能稳定的CD4+/Foxp3+Treg,然后将其过继转移至流产孕鼠体内,以恢复母体对孕体的免疫耐受,从而改善流产孕鼠的妊娠结局。
(2)出生缺陷的产前检查研究方向
①出生缺陷的无创检查:通过提取母体血浆或尿液中的胎儿游离核酸,用实时定量RT-PCR及FISH等方法来进行后续检测,以此来建立一种围产期无创性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可靠方法,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②唐氏综合征的无创产前诊断研究:本课题组通过结合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分型技术检测唐氏综合征胎儿孕母血浆中5个位于胎儿21号染色体上胎盘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研究胎儿21号染色体数量的均衡性;同时应用MGB荧光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胎儿21号染色体高甲基化ERG基因与3号对照染色体高甲基化RASSF1A基因的比例,探讨21号染色体整体水平的差异在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价值。阶段性研究成果已通过全国性学术会议宣读和国家级学术刊物发表,受到广泛关注,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对外交流
为了让一流的免疫学专家走进山西大同大学免疫所,让山西大同大学免疫所的优秀教师走向世界。目前研究所已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和多所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每年有多位专家到我所进行学术访问,参加教学。我所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科研单位进修学习。